西醫治心腦,到底好不好?
- 分類:科普知識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23-06-19
- 訪問量:0
1.100年來,西醫為什么不能清除"血管堵塞"
100多年以前,西醫就已經認識到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。
但是100年來,卻沒有一樣西藥或者是治療方法,是直接解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。
西醫幫很多心腦血管患者救了一時之急,卻也帶來了無窮后患。問題之嚴重,可以從以下一組數據窺見一斑。
(1)高血壓患者人均服用西藥2500克,如果一次性食用,足以毒死兩頭大象,其毒性之強可想而知。高血壓病人并非死于高血壓,而是死于藥害造成的心腦肝腎的損害。
(2)搭橋支架的真實狀況:即使在條件最好的醫院,搭橋死亡率至少在4%以上,支架成功率只有20一30%。即便如此,5年內血管再狹窄超過40%
(3)完全用西醫的治療方法,患者平均壽命減少20一30年,很多患者不是死于疾病本身,而是死于藥害和錯誤的治療方法。
2.西醫治心腦,危害到底有多大
(1)擴張血管,血管失去彈性,變薄變脆
動脈硬化斑塊造成的主要危害就是使管腔變窄,影響各組織器官的血液供應。所以人們最先考慮的解決辦法就是通過擴張血管,讓足夠的血液繞過斑塊,恢復器官組織的正常的血液
擴張血管只能暫時解決血液流動的問題,但是斑塊會越長越大,血管卻不能無限擴張,斑塊重新堵塞血管,心腦血管病重新爆發然。
研究發現,長期擴張血管就像吹氣球,加速了血管老化,使血管變脆變簿,大大增加"腦謚血"的風險。
(2)調節血脂,嚴重損害肝腎
當人們了解到高血脂在動脈粥樣斑塊發生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后,決定通過調節血脂來阻礙斑塊形成,切斷斑塊的"糧道"。
調節血脂的藥物代表是他汀類藥物。這類藥物的主要機理就是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,這會大大損傷肝腎功能。而且這些藥物只能降低血脂濃度,卻不能清除血管內壁的斑塊,在降血脂的過程中還會引起肌肉無力酸痛、胃腸不適、皮疹等問題。
(3)抗凝溶血,導致"腦出血"
70%的腦中風是因為血栓。西醫為了防止腦中風,通常用兩種方法來對付血栓:一是抗血小板凝聚(如阿司匹林),地就是讓血小板失去止血功能,不能形成血栓。但血小板失去凝血功能后,很容易引起出血,主要表現為胃腸道出血和腦出血;二是溶栓,溶栓的缺陷也很明顯,只要斑塊還在,就會不斷爆裂,新的血栓就會不斷形成,永遠也溶不完。
(4)支架搭橋,難逃"復發厄運"
心臟支架手術就是把支架放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血管中,支撐血管內壁,擴大管腔,恢復正常血流。但是支架搭橋只能暫時改善心臟缺血癥狀,手術后還要終身服用抗血管堵塞的藥物,即使這樣,一般3一5年內都會復發,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。所以做過此類手術的人,十有八九會后悔。
(5)降了血壓,傷了大腦
血液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力就是血壓。血壓高會導致頭痛、眩暈、耳嗚、心悸、氣短、失眠、肢體麻,這些癥狀都與缺氧、缺血有關。而利尿劑、B受體阻滯劑、鈣離子通道阻滯劑等主要類型的西藥幾乎都是一個原理,就是通過減少血液流量來降壓。危害就此產生了:減少血流量就會減少氧氣的供應量,缺血缺氧會對大腦造成慢性損害,所有的患者后期都會出現思維遲緩、手抖、記憶力差,甚至癡呆;藥毒對肝腎脾胃影響巨大;各種阻滯劑、抑制劑就是抑制神經、阻斷大腦發出的指令,所以對神經系統危害極大。這樣就為腦溢血、冠心病或"心梗、"腦梗"埋下了隱患。
更可怕的是,西藥降壓,血壓會忽高忽低,在情緒激動、氣溫驟降、用力排便時等情況下,心腦耗氧量會增加好幾倍,血壓一下就上來了,高血壓極有可能沖破腦血管,腦溢血的悲劇就這樣發生了。
由此可見,西醫治心腦是治標不治本。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療時要謹慎選擇西醫療法,以免留下無窮后患,造成悲劇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推薦資訊
